网易(徐州)联合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光大银行信用金融全国交付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好牙医数字化口腔医疗徐州总部试运营,洞微科技轨道交通大数据运营中心开工建设,国内首创5喷头3D打印鞋业智能工厂等项目加快推进……今年以来,江苏徐州瞄准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做大总量、扩张增量、提升质量,成功招引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龙头项目,奋楫竞逐数字经济“蓝海”。
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发展状况,一直以来都是评价区域创新驱动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21年底,徐州已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0家、众创空间81家、加速器17家、省级众创社区试点5家,载体总数位居全省第三位。全面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载体矩阵,打造出了完整的数字经济高企成长的孵化链条。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徐州更加注重科创孵化载体内涵建设和运营成效。
在顶层规划上,徐州市科技局不断修订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办法,引导载体规范运营、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推进载体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经过清理、整顿、提质增效等工作举措,科创载体的孵化成效和科技产出有了大幅提升。与2020年度相比,科创载体孵化的高企翻了4倍、孵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翻了2倍,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新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孵化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三年获省政府考核激励表彰。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省级优秀载体,矿大科技园突出碳捕捉、智慧矿山、能源洁净利用、应急管理、生态修复等特色产业领域,充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双一流”优势学科与强势专业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园区承载了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煤层气与成藏过程实验室、应用数学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集聚了一大批以校友、教师、大学生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创业企业和相关领域的数字经济高层次创业人才。
今年以来,徐州龙头创新平台持续高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瞄准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做大总量、扩张增量、提升质量,成功招引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龙头项目。淮海科技城就初步形成以华为、南大富士通为引领的软件研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链,以弗瑞仕智能新风、艾易西空气过滤为引领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链;以谷歌出海平台、徐工跨境电商为引领的电商平台开发—电子商务应用—跨境电商贸易产业链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生产、销售全部价值链闭环落户。
为加快提升空间载体承载力,淮海科技城今年调出不符合产业定位、无发展潜力企业260余家,整理出可利用空间载体4万平方米,主要载体单位面积税收贡献由2019年的不足700元提升至1300元,载体贡献度得到大力提升。目前,创新大街改造完成、淮海科创基地主体封顶、创智科技园一期完成验收、周庄科技商业街区启动建设,新建载体达15万平方米,三年内使空间载体总量突破100万平方米,为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各地着力培育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矩阵,向百亿产业培植聚焦,向亿元楼宇打造聚力。全市已形成富士通、新碟数科等软硬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和服务外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江苏邵悦新型社群、徐工电商机电产业等数字商务融合特色品牌,拓普互动、灵匠科技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中国矿业大学与科技城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遥感智能分析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中心,汇聚了国际欧亚院士薛勇教授、国家重大引才工程A类专家王殿辉教授等一批国内一流专家,致力于AI+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合作成果获“江苏省工程管理奖”,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6月9日,徐州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发生在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辖区内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的权属、侵权纠纷以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发生在徐州市辖区内的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属、侵权纠纷以及涉驰名商标认定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知识产权法庭将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让创新者安心,让投资者放心,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贡献司法力量,为发展数字经济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