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无纺布等制成。
一般分为医用口罩、工业防护口罩、民用口罩三个大类。其应用场景、主要特点、执行标准、制作工艺均存在较多不同。
医用口罩产品一般由三层无纺布制成,其中外层为纺粘无纺布,经防水处理,采用防飞沫设计,阻隔体液、血液等液体;中层为熔喷无纺布,通常采用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为过滤层核心;内层主要使用ES无纺布,具有较好的吸湿功能。
一般用于特殊工业场所,如喷漆、水泥生产、扬沙、钢铁加工等有大量粉尘、铁屑等细颗粒物产生的工作环境
外观、结构与尺寸、鼻夹、口罩带、细菌过滤效率(BFE)、通气阻力、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细胞毒性、皮肤刺激、迟发性超敏反应
外观、结构与尺寸、鼻夹、口罩带、合成血液穿透、过滤效率(细菌、颗粒)、压力差、阻燃性能、微生物、环氧乙烷残留量、细胞毒性、皮肤刺激、迟发性超敏反应
将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口罩基本要求(外观)、鼻夹、口罩带、过滤效率、气流阻力、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微生物、环氧乙烷残留量、阻燃性能、密合性、皮肤刺激性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mm H2O)
将2mL合成血液以10.7kPa(80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外观、过滤效率、呼气阀、呼吸阻力、死腔、视野、头带、连接和连接部件、可燃性、标识、泄漏性、镜片、气密性
外观、耐摩擦色牢度(干/湿)、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环氧乙烷残留量、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呼气阀盖牢度、微生物、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口罩下方视野
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不得检出
pH值、甲醛含量、标识、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纤维成分、色牢度(耐皂洗、耐水、耐唾液、耐摩擦、耐汗渍)、透气率、外观质量+规格尺寸
2.针对此次疫情,为什么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对气溶胶的阻隔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一次性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现已比较明确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戴口罩是对气溶胶传播最有效的阻隔方式。那什么类型的口罩对气溶胶颗粒的阻隔效果更好呢?
从过滤层结构来看, N95/KN95口罩滤层的微观结构明显比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的更致密,具备更好的阻隔效果。
有些口罩在生产时,会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环氧乙烷有杀菌作用,在工业中常用于制作杀菌剂和消毒剂。同时,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若口罩经环氧乙烷灭菌或消毒处理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残留。因此,标准规定:经环氧乙烷灭菌或消毒处理的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得10μg /g。
三种类型的口罩使用环境和佩戴人群不同,所以质量标准的考核项目和指标要求也各有侧重,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较高风险暴露人员: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中等风险暴露人员: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从事疫情相关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较低风险暴露人员:超市、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室内办公环境、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患者、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及在校学生等。